Wednesday, July 26, 2006

 

澳門有叻仔!!!

澳門有叻仔!!!





轉自某友網 


Thursday, July 20, 2006

 

***聯合國決定於2008年停用繁體中文(正體中文)

***聯合國決定於2008年停用繁體中文(正體中文)
聯合國決定於2008年停用繁體中文(正體中文)
下面網站是為了反對這項決定而設計的
請大家務必要去投票wa``  謝謝!!
http://www.gopetition.com/region/237/8314.html
現在全球先得17萬人投反對票....要加油``!
這麼美的文字`` 怎麼捨得把它廢除呢??
如果您願意.... 請將這封郵件傳給您身旁的朋友
多一份反對的聲音.. 多一個機會=)
步驟如下:
1,,點選 Sign the petition
2,,填寫基本資料{最後記得要Sign喔!}
望你把這消息傳出去各論壇 , xanga , web site ,, 等等的地方,讓全球華人一齊響動!!
可以的話請置頂讓更多人支持!!
 
 

Monday, July 17, 2006

 

<轉貼 >陳方安生和曾蔭權激辯香港民主

<轉貼 >陳方安生和曾蔭權激辯香港民主

--------------------------------------------------------------------------------

(美國之音記者:東方2006年7月16日華盛頓報導)香港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和特首曾蔭權就香港民主問題進行了激烈的言辭交鋒。陳方安生說,香港不是一 個民主社會,因為港人被剝奪了一人一票選舉領導人的權利。與此同時,正在新加坡訪問的香港特首曾蔭權反駁說,港人知道自己生活在甚麼樣的社會制度之下,一 個政治家不應該為了投機而去空談普選時間表。
*陳:無普選所以不民主*

被稱為鐵娘子的前香港政界第二號人物陳方安生再度活躍在香港政壇。她最近加強了對香港現政府攻擊的火力。據美聯社報導說,這位政治家在沉寂了三年之後,重現香港政壇,並很有可能挑戰明年香港特首的選舉。

據報導,陳方安生在香港出席了一個討論公民參政的青年論壇會議時表示,港人應該積極爭取普選。她說,香港人民現在仍然沒有權利透過一人一票的方式選出行政長官或者全部立法會議員,因此香港並不算是一個民主的地方。

*曾:別投機和空喊*

對於陳方安生有關「香港不民主」的批評,正在新加坡訪問的香港特首曾蔭權通過媒體,對他的前上司做出回應。他表示,港人知道自己生活在甚麼社會,香港人不是井底蛙。曾蔭權不點名地批評自己的前上司說,不能夠投機地提出普選時間表和空喊籠統的口號。

*普選有日?*

曾蔭權強調,只要通過務實和理性的討論,並取得香港立法會,特首,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方面的共識,包括2012年在內的任何時期,香港都有可能實現普選。

一貫小心謹慎的曾蔭權首次提到2012年的講法,受到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很多媒體都報導說,這是這位香港特首暗示北京有可能在2012年允許港人普選。

*廖建明:陳方安生不會競選*

香港獨立的時事評論員廖建明分析說,他認為陳方安生競選特首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她很可能是利用這個機會,來向親北京的香港政府施加壓力,爭取香港人民儘快享有普選的權利。

廖建明:「曾蔭權當然很不喜歡陳方安生出來這樣講。因為他覺得陳方安生這樣講是批評他,也是不支持他。不過,香港是一個自由的社會,誰都可以發表自由的意 見。陳方安生有意去競爭下一屆香港特首的選舉,但是基本上她是沒有希望的。因為我們知道,根據選舉規則,你要取得香港特首選舉資格,你首先要有一百名選委 的提名。香港選舉行政長官的選委有八百人,這八百個人基本上都是北京的支持者。沒有北京的同意,沒有北京的支持,你基本上沒有可能拿到一百個選委的提 名。」

不過,香港獨立評論員廖建明分析說,香港政局變幻莫測,就像當年有誰能想到董建華會辭職?所以,明年選情到底怎麼樣,會不會出現出乎意料的變化,誰也無法預見。

據香港媒體報導,北京當局目前對陳方安生的動向不敢掉以輕心。在紐約出版的中文《世界日報》分析說,北京認為,陳方安生有美、英等外國勢力在背後撐腰,企圖搞亂香港政局。但是美、英兩國到底扮演甚麼角色,北京必須在掌握最新情況之後再製定下一步的應對策略。

*北京為何不給民主?*

香港獨立的時事評論員廖建明分析說,北京不願意香港人民擁有太多的自由,這是中國本身就是一個不民主的制度決定的。

廖建明:「最基本的原因是,北京仍然是一個不民主的政權。一個不民主的政權很難同意一些民主的做法。這違反它的本質。還有一個就是,如果在香港給你們民主,那深圳怎麼辦?廣州怎麼辦?上海怎麼辦?他們會問,為甚麼香港有,我們沒有?所以還是不要普選比較好。

「北京當局也非常聰明,他們一定也計算過,香港人是不會真的去造反的。港人現在的抗議是有一定界限的,他們不會超過這個界限。香港人一般都屬於有錢的中產 階級,他們一般不會去搞革命的。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是香港政治的現實。他們也想過,香港人也許會鬧一鬧,也許他們很不高興,但是最後他們不會去造 反。不像台灣。」

世界日報分析說,陳方安生最近復出香港政壇的言論和行動,越來越讓北京以及港府拿她當會事。據報導,最近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領導的中央港澳協調領導小組在北京舉行會議,其中一個重要日程就是評估陳方安生的參選對香港政局的影響。


Friday, July 14, 2006

 

中共關閉〔新浪〕〔搜狐〕兩個搜尋網站

中共關閉〔新浪〕〔搜狐〕兩個搜尋網站
中廣新聞網 2006-06-21 01:00      

中共昨天開始關閉兩個大陸最普及的搜尋網站,官方理由是維修網站,但網友懷疑這是中共加緊管制新聞流通又一個措施。


  
據法新社報導,中共昨天中午關閉新〔浪跟〕〔搜狐〕兩個網站,網友今天上網瀏覽,螢幕上有訊息說,有關方面正在維修網站。法新社打電話到〔新浪網〕詢問,工作人員說,〔新浪網〕資料庫儲存太多資料,負荷過重,需要更新,預計可能後天就能正常運作。

大陸有14個國內搜尋引擎。今年四月中共呼籲這些網站實施自律,刪除不健康內容,但大陸網友認為,中共以自律為藉口,管控政治敏感內容。
 

Wednesday, July 12, 2006

 

沒有民主選舉下可憐港 燦﹐ 繼續在教育問題上俾人食住上

羅范椒芬:入英中未必英文好

source from yahoo.com.hk

油 尖 旺 區 跨 區 英 中 學 額 突 然 被 育 統 籌 局 抽 起 , 引 發 該 區 家 長 極 度 不 滿 。 受 事 件 拖累 , 區 內 名 校 油 麻 地 天 主 小 學 ( 海 泓 道 ) 的 派 位 成 績 稍 遜 , 獲 派 首 三 志 願 的 比 率下 跌 九 個 百 分 點 至 八 成 一 , 入 讀 英 中 學 生 數 目 亦 遞 減 近 廿 個 。 校 長 張 志 鴻 感 到 很 失望 , 希 望 灣 仔 區 英 中 能 「 高 抬 貴 手 」 , 取 錄 叩 門 的 油 尖 旺 區 學 生 。 統 局 常 任 秘 書長 羅 范 椒 芬 則 表 示 , 純 粹 入 英 中 未 必 表 示 英 文 一 定 好 , 「 好 睇 學 生 自 己 的 努 力 」 。

張 志 鴻 接 受 查 詢 時 表 示 , 該 校 家 長 原 打 算 於 統 一 派 位 階 段 揀 選 灣 仔 區 英 中 , 但 事 出突 然 , 嚴 重 打 亂 家 長 的 選 校 部 署 , 令 不 少 家 長 好 夢 落 空 。 同 時 導 致 區 內 的 英 中 競 爭較 以 往 激 烈 , 故 連 帶 該 校 入 讀 英 中 的 學 生 數 目 也 減 少 。

縱 獲 派 首 志 願 亦 會 叩 門
另 外 , 有 不 少 油 尖 旺 區 家 長 明 言 , 即 使 子 女 能 獲 派 首 志 願 的 學 校 , 也 會 到 灣 仔 區 的皇 仁 書 院 叩 門 , 其 中 黎 先 生 表 示 , 「 唔 去 即 係 零 機 會 , 去 都 有 萬 分 之 一 機 會 。 」雖 然 油 尖 旺 區 的 派 位 成 績 與 去 年 相 若 , 但 他 批 評 此 乃 數 字 遊 戲 , 「 表 面 數 字 呃 人 ,實 質 可 以 選 擇 學 校 數 目 大 幅 減 少 。 」

不 過 , 統 局 常 任 秘 書 長 羅 范 椒 芬 昨 出 席 一 活 動 時 表 示 , 「 唔 好 有 種 錯 誤 想 法 , 一定 要 去 灣 仔 區 學 校 先 有 出 頭 。 」 她 強 調 , 每 所 學 校 各 有 長 處 , 不 一 定 入 讀 英 中 才能 學 好 英 文 , 「 好 睇 學 生 努 力 , 同 埋 爭 取 機 會 學 英 文 , 純 粹 入 英 中 , 未 必 表 示 英 文一 定 好 。 」 另 外 , 小 童 群 益 會 及 明 愛 「 升 中 全 接 觸 」 放 榜 熱 線 至 今 共 接 獲 六 十 多 個查 詢 , 主 要 詢 問 升 學 資 料 及 情 緒 輔 導 。


Sunday, July 02, 2006

 

7月1日由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發起的七一大遊行,在炎熱天氣下進行


右起:香港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和譚香文(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香港七一遊行 市民表心聲

【大紀元7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導/7月1日由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發起的七一大遊行,在炎熱天氣下進行,5萬8千名市民堅持由銅鑼灣維多利亞園出發,經灣仔、金鐘,遊行到中環政府總部,表達爭取民主選舉的決心。

公民黨成員、立法會議員譚香文說:「希望政府聆聽市民的訴求,今日很多市民出現維園遊行爭取普選,比上兩年多。可惜政府未能聆聽市民的訴求。希望政府在這方面回應市民普選的訴求。」

一人一票為基本人權

公民黨成員、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說:「普選其實很簡單,以一人一票,市民可以直接去選自己要選的特首,選舉整個立法會。其實立法會是需要有一個真正民意代表,一個真正的民主機制,制衡政府。如果特首都是一人一票選出來,市民就會對他有認同感,有聲音直達政策那方面,所以市民要一個基本人權及一人一票。」

公民黨(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民主黨隊伍(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街工隊伍(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遊行人士林太表示,希望盡快普選,對市民公平些,即使經濟如何好,但最終都是要普選。

陸先生則說:「要普選,要爭取普選。特區政府如此聽中共政府說話,中共普選甚麼,它(中共)說08年有普選,點解現今還未有?我真想知道為何曾蔭權完全沒有為香港人爭取,他只是為自己的權力去做,不是為我們香港人去做。本應有個直選時間(表)但現今無了期,《基本法》已經定明了。所以有機會一定要行出來,齊齊一起上街。不滿意中共政府,任意去更改《基本法》……共產黨絕不會有普選,否則就不叫共產黨。」

陳方安生被大批媒體包圍(大紀元記者吳璉宥攝)

血的控訴(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隊伍(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本著良心為港人做事

有家長帶兩名小朋友出來遊行,希望他們認識到及要爭取普選。她提及數字對那些親共商家來講是很敏感的,他們不希望太多市民上街遊行;當有陳方安生呼籲時他們就不高興。她認為,陳方安生已很大年紀,但都要出來遊行爭普選,她出來遊行對市民都有大的鼓勵,陳方安生個人都很仁慈,為爭取普選,即使有人惡意中傷她也不理會,本著香港良心為市民做事。

遊行人士陳小姐說:「我斷斷續續都有參加遊行,希望爭取普選,就算短期內不能,但都希望有個時間表,告訴我們那個程序,推行普選要有一個程序。」◇

聲援1千1百萬名勇士退黨的香港市民(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聲援1千1百萬名勇士退黨的香港市民(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別具創意,諷刺學生在公開考試中作幣和教育制度的紅蘿蔔街頭劇(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大紀元記者李明攝)


Friday, June 30, 2006

 

中共專政食言反民主之心世人皆知﹐所以七一上街為未來行出普選路

中共專政食言反民主之心世人皆知﹐所以七一上街為未來行出普選路

日經新聞:香港回歸九週年 浮沈操之於中共

--------------------------------------------------------------------------------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三十日專電)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報導,明天是香港回歸中國九週年紀念日,實施一國兩制的香港過度依賴中國,在偏安的心態下,香港的競爭力開始蒙上陰影,做為轉運中心的地位已下降。
報導說,香港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為百分之八點二,超越上一季的七點五,但這主要是因中國第一季的成長率快速升到百分之十的結果。報導說,若從二零零四年的第三季,中國實施緊縮政策,成長率急降到百分之六點八的情況看來,可知香港經濟的風險高。報導引述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段潮的話指出:「香港經濟的浮沈全操之於中國」。

報導說,二零零三年香港與中國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獲得中國支援得以使景氣復甦。其中包括,香港服務業可自由進駐中國,另外,中國觀光客大舉到香港旅遊以刺激景氣,去年甚至創下一千兩百萬名中國觀光客的新高紀錄,人民幣購物情況隨處可見,但到頭來造成香港經濟愈來愈依賴中國。

報導說,另一方面,香港本身獨特的強項已蒙上陰影。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身為自由貿易港的香港,現在轉運功能下降,營運需求漸被廣東省的深圳奪走。香港去年的貨櫃營運量七年來首度跌落第一名寶座,香港財閥企業也將旗下的港灣管理公司部分售股給新加坡企業,轉而投資深圳,很明顯的改弦易轍棄港就中。

報導指出,韓戰時遭到對中禁運的厄運,此後變身為纖維、玩具等加工貿易基地,七0年代以後更搖身一變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是現在香港經濟結構卻無想要彈性改革的跡象。報導說,香港內部也頗有危機感,特別行政區政府第二號人物政務司長許仕仁提出「邊緣化」的關鍵字眼呼籲港民「千萬別輸上海等地」。

日經說,中國三月公布的新五年計畫,首度將香港定位為「具有國際金融、貿易等據點功能」,這是香港回歸中國之後,被列入經建計畫,但這種「由上而下」的計畫是否有助於香港挽回競爭力,還有待觀察。日經引述香港理工大學副教授劉佩瓊的話指出,香港有一股氣氛,認為有事的話,中國會來相助。

日經指出,基本上,香港的「一國兩制」仍在,但中國政府能不同意港民所要求的普選,加上香港回歸之後,不動產泡沫瓦解所帶來的經濟長期低迷,港人身為當事者的意識也漸漸削弱了。

報導最後指出,明天預定參加民主化示威運動的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就呼籲「香港人要有信心」,香港能否復活,端賴香港市民本身的意識。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